陕西卫峰:“硬核”企业助力能源升级

发布时间:2019-08-20

随着全球电力需求增长,核电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重要能源之一。它相比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更加稳定,且具有环保、高效、稳定、可控等特点。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18年度《国家核电概况》显示,目前在30个国家有454座核反应堆正在运行,世界各地还正在建造54座反应堆。核能提供了全球约11%的电力,约占整个低碳电力的三分之一。截至2018年12月31日,中国核能装机容量在运机组44台,总装机容量44645兆瓦,位列全球第三。除核电外,核能还广泛地应用在军事、工业、医学、环保等领域。

众所周知,核能具有放射性,所有涉核场所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以及周边环境辐射强度,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。因此,核能全产业链需要配置符合国家规范的辐射监测仪器仪表。随着核应用量的不断扩大,辐射监测仪器仪表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大。在西安,就有一家专注于核辐射监测与防护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。值此2019全球创投峰会召开在即,投资界-西安创业(XianDream.com)与该项目投资人一起走进陕西卫峰核电子有限公司(简称陕西卫峰),对这家硬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。

百亿级市场容量

如前文所述,在核能应用的领域,都需要配置辐射监测系统和特殊振动监测系统。那么,这个市场容量有多大呢?西高投投资总监陈新富说,以核电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,大陆地区核电投产约3000万千瓦、开工3000 万千瓦以上,2020年装机达到5800 万千瓦,运行机组总量达到80座。预计在未来10~15年,机组总量将超过200台。每两台机组的辐射监测系统建设费用4亿以上,每年维保费用超过1000万。每台机组的特殊振动监测系统建设费用为5000~6000万,每年维保费用为100万左右。辐射监测系统和特殊振动监测系统在电站10年大修期间需要整体更新,新增市场和存量市场容量可达百亿级别。不仅如此,随着核电站数量持续增加,电站产生乏燃料增长速度非常快,乏燃料的无害化处理已经迫在眉睫。“十三五”国家规划的乏燃料处理项目,投资总额达几千亿,预估辐射监测仪表需求至少在十亿以上。

陕西卫峰一直从事辐射监测、核电站特殊震动监测仪表的研制、生产及销售。成立16年,在技术方面,陕西卫峰累计获得4项发明专利,15项实用新型专利,13项软件著作权,6项产品登记证书以及3项科学技术成果证书。据企业负责人介绍,目前,公司承接了《安全壳大气辐射监测仪》、《主蒸汽管道辐射监测仪》等5项“十三五”国家能源局核电站特殊辐射监测仪表国产化的重大专项,预计于今年年底完成,明年验收。这5项重大专项将大幅提高我国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自主供货能力,实现核电站核岛辐射监测仪表全部国产化,降低核电建设成本,为“一带一路”核电走出去,提供更好地支撑。

引入股权投资
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陕西卫峰也进入了瓶颈期,资金、人才、经营、创新都陷入困境。面对不断扩大地市场容量,以及“十三五”重大科研专项任务,企业急需改变现状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于是,陕西卫峰于2017年引入4000万股权融资,西高投作为投资方占股16.67%。西高投投资总监陈新富说,投资陕西卫峰,我们看重了它有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势头与潜力。其产品成熟应用于核武器产业链、核电、核医学及工业安防领域,在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,已经具备与辐射监测仪表国有企业竞争的技术实力。在谈到投后管理时,企业负责人也表示,西高投是一位专业、尽职的合作伙伴。在经营市场化与管理专业化的道路上给与公司全方位的指导。

融资后的陕西卫峰,在业务上有了新的突破,它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合作,完成核电三代堆型的特殊振动监测系统的研制、试验和鉴定,达到了工程应用技术状态,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该能力的厂家。还与中广核设计工程有限公司、西安交通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,除了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外,还负责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和系统集成,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研发水平,同时能够缩短产品种类扩展的周期。

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,在“2018中国电力发展规划论坛”上,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云生表示,核能作为重要能源形式,正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2018年,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,共建中国西部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。计划将其建成快堆、微堆、泳池式低温供热堆、行波堆、医用同位素生产堆等先进新型反应堆研究、设计、产业推广的综合基地以及核工业软件中心,助推我国核工业创新发展。


279